全国服务热线:400-1898955

莲花山润生堂

茶届高层聚谈“节后茶企用工之窘”
来源: | 作者:pmo8f8f07 | 发布时间: 2016-10-17 | 214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每年一过完年,用工问题成了许多行业最头痛的问题,茶行业也不例外,一股强劲的从业人员“跳槽”热浪与往年一样,又在涌动,但令广大茶企老板犯愁的是,在这个行业人员流动的黄金旺季,却很难找到满意的人才。记者调查发现,茶行业从普通销售员、茶艺师到高端营销、管理人才,缺口都很大。

近年来,国内茶叶产业发展势头良好,2011年国内种植茶面积超过3000万亩,产量达到了164.2万吨,位居全球第一,出口32.2万吨位居全球第二,产业涉及人数超过一亿,总的市场规模超过千亿。数据显示,我国茶叶在全球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,人才短缺问题随之而来。

不可否认,国内茶业行业进入了一个“圈地”,“圈钱”、“圈智”的时代,而“圈智”归根到底就是“圈人”,人才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,是企业的资源,更是企业发展的动力。

蛇年春节后,在芳村茶叶批发市场经营普洱茶的刘先生按往年惯例,正月初八准时开市。令他想不到的是开市第一天就“摊上了大事”,店里原有的十二名员工只有八名按时回来,四名没有按时回来的员工中,两名打电话说要请长假,一名说辞职留在家乡发展,还有一名来自湖北的女员工联系不上。

“几年间,茶行业普通员工的工资已从1500元增长到现在的3000元,没想到仍出现了这么严重的用工问题。”刘先生说到。公司原本就用人紧张,这让刘先生陷入了困境,很多工作计划都被打乱。为了尽快招到合适的人,刘先生这几天不断托熟人找、打广告招,跑人才市场揽,但效果不是很理想……

最近两年,茶行业的扩张步伐不断加快,而不少茶企的发展速度却放缓了。一方面,茶企面对规模扩张的态度更加谨慎,另一方面,不少茶企都反映,人才的发展速度跟不上,尤其是专业人才!

针对以上节后茶行业现象,近日,我网与部分茶叶行业高层进行了沟通。凭借着自身敏锐的行业感知,茶叶行业高层们给我们富有卓见地阐述了他们对“节后茶企用工之窘”这一现象的有关理解与看法,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茶行业高层对此是怎样的一种见解?
   

近几年,茶行业扩张的步伐很快,而人才的供应明显赶不上需求的增长,尤其是专业人才。由于茶行业与普通的服务行业不同,对人才的茶文化素养有一定的要求
  茶行业中,外来务工人员占有相当比重。每到春节前后,茶行业集中出现用工荒,除了从业者回家过年的因素外,一些中小茶企在用人和管理方式上存在问题,进一步加剧了用工荒。试想,企业不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金,对员工的福利待遇更是能省则省,员工还会对企业有归属感吗?他们能把心留在工作上吗?
  除了薪水待遇,“有归属感”、“能学到东西”都是当前求职者非常看重的择业因素。尤其对新生代打工者来说,他们除了工作挣钱外,越来越注重社会认同和自我价值的实现,他们要的不仅仅是生存,而是生活。如今,已经成为新兴求职阶层的90后,他们的想法更让60后70后企业家们摸不着头脑。
    现在的企业不能只忙于招工,也要通过提高福利待遇、实施人性化管理把人留住。比如,企业要规范用工,节假日加班要按照国家规定发放加班费,工资按时发放,规范购买劳动保险。同时,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,使打工者受到尊重,用感情留人。
  茶企急需复合型人才从一些茶企业中了解到,除了茶艺师和营销人才外,茶业职业经理人、策划人、鉴定师等高级人才更是难求,许多品牌店花高薪都找不到合适的人才。究其原因,业内人士分析,随着茶产业的迅猛发展,茶企、茶楼日益扩张,用人量逐年增多,竞争越来越大,对员工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,可真正懂茶艺和营销知识的人员却很少,这就造成现在这种“高薪难聘人才”的现象。
  传统茶业进入了新一轮的转型期,专业化、品牌化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,所需的茶业人才也不只是传统的“只是会泡茶”,当下大多茶企真正需要的是会茶艺、懂管理、善营销的综合性茶叶人才。
  在进一步提升珠三角茶行业整体竞争实力的转型时期,综合性人才的短缺是制约和影响行业发展,乃至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。
  如何破解茶行业专业人才之困?业内人士表示,专业人才奇缺并非广东独有的问题,也是全国茶产业的通病。但广东在茶产业转型升级的路上应该有“敢为天下先”的魄力,率先出招破解专业人才难题。广东要想有效突破专业人才短板,除了想方设法加快人才培养的步伐,更重要的是要继续扩充茶产业的规模和实力,吸引优秀茶企、优秀人才,乃至专业的人才培训机构等要素在广东集聚。